这本书是远方的朋友介绍给我的,又由另外一个朋友买了借给我。我就在课堂上`床上将这本书看完,一天。这个春天异常肮脏,我只有躺在床上看各种书,复杂的书,听各种唱片,想我的情人。他在不在我身旁有没有说话有时并不重要,我想一切都不重要。
我的生活无脑地运转下去有时甚至丧失了所有目标,就像他一样。我没有勇气面对,我以为我是个狂热的疯狂的玩摇滚的,现在我除了虚拟的我什么也不是,我甚至还不断地被摇滚玩着,玩。
那个介绍给我《糖》的朋友说她在书中看到自己的未来,而我只是看到自己越来越深陷于我的现在。我和她不同的,他有过我这样的所纪,我没有她那么多经历,痛苦是没趣味的,那种瘾只是生活的一瞬间。
书中的故事,有时是故事,更多时候我觉得是思想,有时是磨时间。故事大概是这样的:女主角是个“问题少女”,与男朋友赛宁有着长达十年的“残酷的青春”,他们数次分合聚散,不知终期的跋涉。里面牵到诸多问题:性、爱、摇滚乐、乐队、青春、衰老、奔波、欲望、吸毒、幻觉、死亡。还有许多离离散散的人物:“我”、赛宁、小虫、三毛、白脸、小上海、夜美丽、苹果、奇异果、拉克、流水……
书中一开始便直揭了“我”的恐惧,“我”看见蒙娜丽莎的复制品时的紧张,这个敏感的孩子的恐惧。在慌无助的日子里,孩子们自己制造着恐惧,对自闭和孤独的玩味,童年的开始童年的结束,竟随着一幅没有了骨头的蒙娜丽莎画像。由此,在我看书的整价目过程,与整个世界的疏离就始终伴随着我,我找不出什么理由打发这个世界,但总试图脱离。
高中同学玲子死后的“我”奔来跑去玲子是自杀的,她比我有更多的勇气,却无法面对现实。“我”对“残酷的青春”的真正的认识是与赛宁的恋情开始的。赛宁是“我”的第一个男人,他将“性”与“爱”分别带入了“我世界。所谓的美丽的青春,亮丽的青春在棉棉笔下是绝对的虚幻,不复存在的。在交错的文段中,我设想的青春,从裂缝中滑落,从血管中爆开,从残酷的各种器官各种病变中升腾,马上又下旋,消逝。我们慌乱的舞步,疾速前进,每一步,折断一根年轻的骨头。
在十年中,拥抱“我”的不止是赛宁,这个男人的器官,还有毒品,幻觉,可靠的酒精。生活本身就是有毒的,尝它,这剧毒的味道。“我”把毒品当作了赛宁,在迷幻中与赛宁约会,仿佛只有幻觉,才是唯一的天堂。
我并不觉得女主角吸毒后是美的,她的逃避是美的,她的脸,甚至她的一切一切。她口口声声地为爱情而活,可爱情是什么?她口口声声以性的享乐至上,除此之外她做了什么?也许,我们的生活肮脏,无聊透顶,我们什么也不做,测试我们的想象力能在年轻时捱上多久。
最后她离开了赛宁,因为他,没给她带来过高潮,爱情就没有了,一开始就死了,因为没有高潮。“残酷的青春”以可笑的结局告终。最后他们互相纠缠,没有爱性没有高潮,如一堆废物拜倒在生活面前。还有摇滚,这块软骨头,总不失时机的出现在书里。崔健,大门,电台司令,赛宁的乐队,“我”不入流的乐队,“我”,不入流的乐队。其中“大门的音乐在“我”的初夜里轰着“我”,浮想联翩,催情,又在各种迷幻里走来走去阴魂不散地撕裂着“残酷的青春”。
爱情便不翼而飞了,年轻力壮的我们总能时时处处地嗅到它,捉住它,却渐渐发现了它背后的腐烂,残忍,无聊。女主角纵欲、滥交,她不要爱情,这种生活给她刺激。
生活还是只能日复一日的进行下去,连同着我们抵挡不住的诱惑,或沉沦,或将自己出卖,献给了虚无。我欢
笑欢笑欢笑,为将自己绑上的十字架而喝彩,为无畏刻苦的表白喝彩。
门已经开了,《糖》塞了进来,我大胆的接受并再也没有了器泣的欲望。我昏睡我就安全了,我死去我就自由了,我的爱情贴上标签就升华了,我的无知自怜兑上酒也能迷幻吧!
这些假象中的假象,只是看到却不愿接受,这个假的故事不愿让人相信是假的。这如生活的丑恶嘴脸,准备随时将我剖开。
《糖》合上了,这糖不是甜的,在谁的嘴里都一样。青春就像这糖,吃完就没了,绝对虚幻。 |
|
|
只嗅到一丝淡淡的血腥
刀已落下
|
|
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