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年过去了。在从纯情浪漫的少女走向成熟,在经历了那么多伤痛和沧桑之后,不再固执地追求完美,不再强调纯粹和深刻。因为最好的扬已深植于青春的生命中。尽管年轻时的他并不够英俊,并不够魅力四射并且一点儿也不深刻、成熟。
一个温柔诗意的女孩,就是那么无条件地、心甘情愿地依恋他,为他欢喜为他忧……
那年的热夏,在记忆中永存。
大二暑假,和好友卉到北京旅游,借住在卉的表弟家,那个沉默寡言的表弟就是扬。他的父母因工作而派往海南研究分院了,刚刚大学毕业分配到研究院的扬就一人守家。
最初的几天,扬照例工作,我们自顾游览。有一天下午精疲力尽地回到住处,竟发现扬已做好晚餐在等候。
那天晚餐间,并不熟悉的他很客气地说要尽点地主之谊。他说,你们知道吗?今天是七夕。于是随口吟出一句七月七日长生殿。然后看看我俩,我很自然地说:下句该是'夜半无人私语时'吧?这是《长恨歌》里的诗句。然后又埋头喝汤。这回轮到扬惊诧地打量我了。这个貌不惊人的扬州女孩竟然也知道唐诗经典!若干天后,当我和扬由相识到相恋时,他告诉我当时的感觉,他真想一拍大腿说一句:嗨,暗号接上了!记得当时在场的卉不足为怪地告诉扬:知道吗?人家高蓓可是扬州有名的青年诗人呢!
也许是因为年轻吧,在我居京的最后两天,扬不顾刚参加工作不该随意请假的规定,竟自告奋勇地做起我的导游。学建筑的他是个摄影迷,这回是遇到拍档而激发出创作热情了,他带着我骑上自行车去颐和园,去长城、去故宫、去香山、去美术馆看摄影展、去民族宫、去图书馆,我的天!在短短的两天内去这么多地方真是够可以了。如今回忆起来,当时真是马不停蹄分秘必争不知疲倦。
记得他的黑发在晨风中飞扬,记得他的眼睛闪着亮晶晶的光。而扬的镜头也记录下我纯洁、自然、快乐的无数瞬间……
分别的时刻终究无情地逼近了,我竟然无法表达我的情感,我感到离不开他,多么多么地喜欢他。在拥挤的地铁车厢里,扬扶着栏杆,我面对他而言,伤心难言。当广播中报出前方到达北京站时,我忍受了许多的泪像决了堤的河,止不住地流下来,大滴大滴的泪珠落在扬年轻的臂膀上。他只是轻轻地拍拍我的背。
接下来的日子,让人尝尽思念之苦,从此一南一北,鱼雁传书,纯情的日子充实着两颗年轻的诗心。扬的心事终于传达给了他的母亲,作为一个通情达理的中年女性,她明白孩子感情的真挚,但她更明白现实的距离。
于是,当我次年暑假再次到北京时,扬那温和、典雅深具知识女性气韵的母亲正式约见了我。她委婉地告诉我,她是喜欢我的,但最好和扬做那种一般的朋友。
我记得我是微笑着从扬的家中走出的。那个下着瓢泼大雨的夏日午后,我一个人执意地在雨中慢行,多希望这冰冷的雨水洗尽在我脸上肆意的泪,多希望这雨水浇灭我心中痛苦炽热的爱情。
那个夏天,对我突然变得冰冷。于是突然决定从北京去古城西安走走,我想看看华清池,看看长生殿,我想问问长眠骊山的杨贵妃,这世间是否真有《长恨歌》中缠绵绯侧的爱情。
天长地久有时尽,此恨绵绵无绝期。于是,小蓓像她喜爱的中世纪的简·爱一样穿着黑色衣裙一个人走在兵马俑、乾陵和古长安的驿道间,她去凭悼最切的爱情。
总以为就此可以心静如水,总以为就此可以参悟人生。于是埋头于书中,寄情于山水。大江南北,留下无数流浪的足迹。走到哪里,都会对扬说,你不在对面,我默默想远方。
冬去春来,时光如流水。九年的日子竟然平平常常地这么过去了。成熟了许多的我终于不再刻意追求完美,终于明白:爱,是可遇而不可求的。相信缘份,相信命运的安排。平平淡淡也是真。
于是,在最后一封信中,告诉扬:那么久没有你的音讯,是否有了心仪的女友,是否已走进爱的港湾?只要你幸福,一切都没什么,重要的是,我仍将执着于内心深处那一份纯情,不为别的,只因曾真爱。
九年后再回北京时,我已是一个内心成熟的职业记者。扬早有了情感归属并做了一个女孩的父亲。衷心地祝福他。
当一个人不再寻觅虚幻、理想的情感时,她会更注重自己的内心,注重对生命质量的肯定,注重在哪里更能发展、完善自己。
北京毕竟太雄伟了,它融纳百川的气势使人惊叹,使人流连。以前喜欢它,是因为有扬。今天深爱它,是因为有一个全新的自己。再见!心中的扬。再见!最真的恋情。
有一首古老的苏格兰民歌唱道:如果你喜爱谁,就该让他自由。如果他回到你身边,他就是你的,如果他不再回来,你就从未真正拥有过他。
|
|
|
|
|
|